第11章 铜台巧相逢
三年后,祝行冉十岁。小雪之事已过去三年。那桩宫门悬案也已被人渐渐遗忘。
而当年,冷宫却因公子冉送出食盒而备受猜忌,宫中流言纷纷,有人说公子冉小小年纪却暗藏祸心,也有人传公子冉是受流苏夫人指使为邻国传送密信。
流言传入王上耳中,王上雷霆大怒。闻太史虽上谏此事起于流言没有依据,可王上还是将流苏夫人、祝行冉禁足于冷宫,下令禁军严加看守。
祝行冉去不了学堂,终日只能待在冷宫。
可笑的是,三年来,王上似乎忘记了冷宫母子禁足之事。
这禁足也不知还要持续多久,祝行冉望着苍穹想着。
三年来,硕大的王宫发生着巨大变化,朝中三股势力针锋相对,将朝堂格局搅得分崩离析,王上荒淫无道,已无力收管。
朝外,北方游族实力大增,对中朝虎视眈眈。游族一路侵入中原,而中原却连连战败。王上复又派出季则铭阻拦游族,战事才渐渐缓解。
这时,祝行冉听见墙檐有石砺掉落的声音,抬头看去,只见一个少年的头露了出来。
“这个时辰,你不在学堂,到这里做什么?”祝行冉冲他说到。
“自然是来找你。”季归轩翻身跳下宫墙,答到。
“外面禁军看守森严,你还是回去,万一被发现就难办了。”
“若是会被发现,你是怎么到这铜花台的?”季归轩径直走过去,坐在祝行冉一旁的石凳上。
祝行冉指了指石桌上的衣物。
季归轩拿起一看,是宫人的衣物,笑到:“是个好法子,下次我也寻一身宫人的衣物,就不必翻墙了。”
祝行冉看起书来,说到:“你还是回去为好,你不怕先生将你逃课的事告诉令母?”
季归轩支着腮:“这会儿先生正查背书,我可不要回去。我已经向母亲言明想上战场历练,可母亲不答应……这都怪多事的二姐。”季归轩犯愁。
“行冉别再看书了。”
季归轩见祝行冉心思在书上,顿感无聊,伸手捂住书的内容。祝行冉移开他的手。不一会儿,季归轩又伸头去看。
“你怎会看得懂这本书!”季归轩惊讶。
“怎么了?”祝行冉眼不离书。
“听先生讲,这书中内容高深难懂,你如何看得明白?”
祝行冉不理会季归轩的大惊小怪:“母亲教我。”祝行冉顿了顿,接着说到:“况且我比你聪颖。”
季归轩顿时不服气,抱着双臂:“这有什么了不起的。”
铜花台外,九岁公主祝楚嫣路过此处,祝楚嫣回宫已两月有余,趁着这春暖晴朗时候,在宫中四处转转解闷。
祝楚嫣是慕夫人之女,生得花容月貌,乖巧懂事,深得先王后喜爱。
于是慕夫人便将她自小送与先王后抚养。可惜五年多前先王后病逝,先王后之子公子章带着年幼的她在王陵为先王后守灵。
谁知那年刚行加冠之礼的公子章公然带兵谋反,一年后,王上的军队镇压反叛之军,公子章被贬青州。
公子章不忍带七岁的祝楚嫣去青州受苦,便留祝楚嫣继续在王陵守灵。守灵期间祝楚嫣得到了公子章从侍的悉心照料与教导。
两个月前,楚嫣守陵期满,从侍寄信于慕夫人。
慕夫人见公子章反叛之事也过去许久,这才向王上提出将楚嫣接回宫中。
让慕夫人想不到的是,回到宫中的楚嫣竟是如此会讨王上欢心,短短两个月,楚嫣已然成了王上最疼惜的公主,连王上对自己的宠爱都增添了许多。
楚嫣听到这铜花台里有谈话声。问向侍女英蒲:“你不是说这铜花台废弃已久,怎么还有人?”
英蒲胆小,她请求到:“公主,这里如此荒废,我们还是走吧。”
楚嫣犹豫一会儿,拦住她:“时辰还早,我们不如进去看看。”
楚嫣迈步进入铜花台,这铜花台虽荒废已久,杂草丛生,藤蔓盘结,可这些花草树蔓任由岁月自由生长,倒出落得错落有致、不沾俗气。
再走近些,楚嫣看到有两位与自己年岁相仿的少年坐在那里。
这时祝行冉与季归轩也注意到有人停留此处。
楚嫣端详二人,一位虽是青衣学子装束,可身段挺秀,难掩英气,瞧得出是位仗义爽朗、捷思好动的少年;
而另一位则身着芡食白衣,虽衣装简朴,可身上的清泊出尘之气足以让人见之忘俗,若细观其眉眼,不难窥伺他生性之中的两三分孤傲。
而祝行冉和季归轩二人见少女不过十岁左右,虽未施粉黛却已有倾国之色,她举止端淑,眉梢可见机慧,一身紧绡金丝衣裙更衬身份高贵。
英蒲见两位少年继续坐于石凳而未起身向自家公主行礼,当即便不乐意了,她上前仗势高声:“你们见了公主怎不行礼!”
楚嫣连忙拦住出言冒失的英蒲。
祝行冉和季归轩见那小宫女轻狂,并不予理会,亦没有起身行礼之意。
而楚嫣主动走上前去,她欠身:“在下不知此处有人,冒犯进入侵扰了二位安歇,小女名唤祝楚嫣,请问两位名姓。”
“楚嫣公主?!”季归轩吃惊起身,他早就听说了楚嫣公主的名号。
他连忙施礼:“在下,季归轩。”
楚嫣浅笑:“原来你是季将军之子,早就听说季将军的威名了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